这是描述信息

校历周次:20

站内搜索 :
搜索

党团建设

通用分类
这是描述信息

解读红色历史|渡江战役

2023-02-14 00:00:00

概要:

  1949年4月21日至6月2日期间,中国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,向国民党发起大规模战略进攻,最终,解放军占领南京、上海、杭州和武汉等大城市。渡江战役的胜利,为人民解放军继续前进南进,解放南方各省创造了有利条件。

战役背景

  经过辽沈、淮海、平津三大战役以及在战略决战阶段的其他战役,国民党军大部主力已被歼灭,中国人民解放军已解放东北全境、华北大部、西北一部和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,各解放区已连成一片。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已发展到400万人,士气高昂,装备得到进一步改善,大兵团作战的经验更加丰富,已完全有把握在全国范围内战胜国民党军。

  此外,美、英等国也各有军舰停泊于上海吴淞口外海面,威胁或伺机阻碍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。

战役经过

  早在淮海战役临近结束时,蒋介石就已决定放弃淮河防线,将长江以北的残余军队撤至长江以南。接着在“和谈”的掩护下,又加紧部署长江防线。这时,国民党军队在从湖北宜昌到上海的1800余公里的长江沿线,部署了约70万兵力。其中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部约45万人,在江西湖口至上海的地段上布防;华中军政长官公署白崇禧部约25万人,在湖口至宜昌的地段上布防。另以海军舰艇120余艘、空军飞机280多架支援作战。他们幻想依凭长江天险和海空军优势,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南进。

  针对国民党军队在长江以南的布防情况,中共中央军委决定以第二、第三野战军及地方部队共100万人,首先在长江下游发起渡江作战,歼灭汤恩伯集团;同时以第四野战军一部12万人组成先遣兵团,在平津战役结束后迅速南下,参加渡江作战。为了加强渡江作战的统一领导,1949年2月11日,中央军委决定,由刘伯承、陈毅、邓小平、粟裕、谭震林在淮海战役期间组成的总前委,在渡江作战中“照旧行使领导军事及作战的职权”。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没有单独讨论军事问题,但对战争形势的发展极为关注。另以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归西集团指挥,在武汉正面钳制白崇禧集团,策应第二、第三野战军渡江。

  南京解放后,人民解放军中、东两突击集团在粟裕统一指挥下东西对进,迅速在皖南郎溪、广德地区包围歼灭南京、镇江逃敌五个军,上述追击作战的胜利,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在浙赣路组织顽抗的企图,切断了汤恩伯与白崇禧两集团的联系。渡江战役第二阶段结束。

  5月23日夜,解放军发起对上海的总攻,多路直插市区追歼国民党军队。到5月27日,除汤恩伯率5万人登舰逃跑外,其余15万余人全部投降或被歼灭,上海宣告解放。在进占上海的过程中,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模范地执行党的城市政策,严格遵守三大纪律、八项注意,赢得了上海市民的热烈欢迎和爱戴。

  在第三野战军围歼汤恩伯集团期间,武汉地区的白崇禧拒绝中共提出的忠告,不愿以和平方式解决中南地区的问题,并准备南撤湘、赣、粤、桂地区,继续抵抗。国民党军第十九兵团司令官张轸率部2万余人起义,加入人民解放军。为策应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的渡江,第二野战军一部于5月17日解放九江,22日解放南昌。第三野战军一部于6月2日解放长江口外的崇明岛。至此,渡江战役胜利结束。

战役结果

  渡江战役历时42天,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,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,并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,合围并歼灭其重兵集团。此役,人民解放军伤亡6万余人,歼灭国民党军11个军部、46个师共43万余人,解放了南京、上海、武汉等大城市,以及江苏、安徽两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及江西、湖北、福建等省各一部,为尔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、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。

心得体会

  渡江战役的硝烟早已消散,但还有许多“大江大河”等着我们去跨越,呼唤更多对党赤胆忠心、为民情深意重的英雄人物。抗洪抢险挺身而出,疫情防控闻令出征,边防哨所保家卫国……红色的基因代代相传,精神的旗帜高高飘扬,军民团结塑造了历史的不朽功勋,也必将再创新的辉煌。英雄前辈昂首开辟了历史,我们身为大学生,更应该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以更加勇毅而沉稳的步伐迈向美好未来!

 

这是描述信息

Copyright © 2019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

All Rights Reserved.  苏ICP备14022341号-1
地址: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石湫街道励学路9号

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 南京